北京東方晨光建筑裝飾有限公司
Beijing Oriental Morning Building Decoration Co. Ltd.
專業(yè)從事四合院設計裝修,徽派四合院設計,四合院別墅裝修設計,專業(yè)的四合院施工隊伍,打造東方晨光專業(yè)品牌
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(qū)平房路秦長城文化創(chuàng)意園4棟
聯(lián)系電話:010-65489847 手機:13321166037
京ICP備10045332號-1
四合院裝修知識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建筑文化 > 四合院裝修知識
作者:東方晨光 發(fā)布時間:2014-07-21 10:52:21
絨線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(qū)之一。明清時絨線胡同東起舊司法部街,西至宣武門內(nèi)大街,是北京最長的胡同之一。民國初,開辟和平門和北新華街,將絨線胡同分成東、西兩段。與絨線胡同平行的安福胡同、簾子胡同、松樹胡同等也被分為東、西兩段。
1965年,以北新華街為界,絨線胡同東段稱東絨線胡同,西段稱西絨線胡同,其他胡同亦然。絨線,在北京話里有兩種含義。一是真正的絨線,即:棉、毛、絲、麻線統(tǒng)稱;另一層意思是指小雜貨店稱之為“絨線鋪”,有別于賣副食的油鹽鋪。絨線胡同是否與絨線或絨線鋪有關(guān),已無從考證。
金天德元年(公元1149年),完顏亮殺金熙宗繼皇帝位,史稱其為海陵王。為鞏固對中原地區(qū)的統(tǒng)治,也為了打擊宗室中對他弒君篡位的不滿,天德三年(公元1151年),他頒發(fā)《議遷都燕京詔》,開始在遼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建都城。天德五年完工,海陵王正式下令遷都,改遼南京為中都。
據(jù)考證,中都城墻的東北角就在與絨線胡同相交的南翠花街。元朝在金中都東北郊建新城,取名大都。南城墻在今長安街南側(cè),絨線胡同一帶在順承門外。明朝遷都北京后,將元大都北城墻南移5里,南城墻南推2里許,絨線胡同又被圈在了城內(nèi),屬大時雍坊。嘉靖年間再建外城,絨線胡同成為城市的中心區(qū)了。
從崇德學堂走出梁思成、楊振寧、鄧稼先等許多重量級人物。過了北京中國會,向西走不遠路北33號是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學。三十一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。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74年由英國中華圣公會創(chuàng)辦的崇德學堂,后幾經(jīng)變遷,1911年10月,崇德中學在現(xiàn)址正式開學。它是北京最早的完全中學,以優(yōu)異的教學質(zhì)量和嚴謹?shù)男oL聞名,培養(yǎng)了許多蜚聲中外的杰出科學家、藝術(shù)家。
建筑大師梁思成和他的弟弟梁思永都曾在建校初期,在崇德中學小學部學習。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、“兩彈元勛”鄧稼先在上世紀30年代先后在崇德讀書,他們兩人之間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關(guān)系。楊振寧和鄧稼先都是安徽人,同鄉(xiāng)。
楊父楊武之與鄧父鄧以蜇是深交多年的老友,兩家是通家之好。楊振寧比鄧稼先大兩歲,他1933年入崇德中學,鄧稼先1936年轉(zhuǎn)入崇德讀初二。楊振寧1938年考入西南聯(lián)大,1944年赴美留學。鄧稼先三年后也考入西南聯(lián)大,1948年遵照兩位父親的意愿與楊振寧的弟弟楊振平結(jié)伴到美國讀書。
在崇德中學度過中學時代的還有一連串閃光的名字:中科院副院長、材料學家嚴東生,中科院院士、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方俊、秦馨菱,中科院院士、有機化學家高振衡,中科院院士、數(shù)學家關(guān)肇直,中科院院士、物理化學家劉若莊,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、工程院院士、建筑與橋梁學家林同炎……一所中學竟走出了這么多科學院院士,而從這里走出的文化名人有孫道臨、林連昆、黃宗江、丁午、宋世雄、凱傳、孫以增、叢珊、張光北等。
建國后,崇德中學改為三十一中,仍是北京名校。2001年被命名為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EPD項目實驗學校。
西絨線胡同一帶從來不是商業(yè)中心,更不是娛樂中心,沒有西單、前門那么繁華、熱鬧,更沒有天橋般的喧囂、嘈雜。西絨線胡同、西舊簾子胡同、西新簾子胡同、新壁街與油坊胡同、西栓胡同、未英胡同、南翠花街等縱橫相交,形成了一塊老北京傳統(tǒng)的居住區(qū)。
安靜而幽深的胡同里是一座座青磚灰瓦的四合院,間或有一處門臉不大的油鹽店、雜貨鋪。老人們在門洞里聊天,孩子們在胡同里嬉耍,偶爾可以聽到幾聲悠揚的叫賣聲,在綠樹藍天的襯映下,一切都顯得那么溫馨而和諧。
就是在這些胡同和四合院里養(yǎng)育了一代代北京人,他們在這里生息、勞作、繁衍,演義著北京的歷史。西絨線胡同西段有不少小百貨店、糧店、裁縫店、修鞋鋪、照相館、電器商行,還有醫(yī)院、小學、中學,住戶們出家門不遠,一切生活需要都可以解決,是很方便的居住區(qū)。
上世紀50至80年代,我家住宣武門外,每次去西單,往返都要經(jīng)過西絨線胡同。我總要在這里逛一逛。我喜歡這里的氛圍,喜歡從這些胡同里,店鋪里透射出的恬淡、閑適、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調(diào)。
從西絨線胡同西口進去,走不遠路北51號是一座大宅門。現(xiàn)在門口掛的牌子是“北京中國會”,而它早先是勛貝子府,是北京現(xiàn)存較完整的一座貝子級府第。整座府第坐北朝南,分中路和東、西兩路,由五進院落組成。府門開在中路南北軸線上。院內(nèi)朱門碧戶,曲徑回廊,靜謐幽雅。
貝子綿勛是康熙皇帝第24子、誠親王胤祕的曾孫。貝子府原在安定門內(nèi)寬街。同治八年(1869年),原府被賜給咸豐皇帝女兒榮安固倫公主,后又轉(zhuǎn)賜給榮壽固倫公主,貝子綿勛遷到了西絨線胡同的新府。綿勛的曾孫溥霱,在光緒二十八年(1902年)襲爵,封鎮(zhèn)國公,因此,清末此府被稱為“霱公府”。
民國后溥霱家道中落,無力支撐,1924年將整座府第給了金城銀行的老板———當時金融界的頭面人物周作民,成為周宅和金城銀行的總部所在地。
建國后,監(jiān)察部一度在此辦公。1959年經(jīng)朱德、陳毅等提議,周總理批準并親自命名,在這里開設了四川風味的飯莊“四川飯店”。飯店1959年10月1日開業(yè),郭沫若親筆題寫了匾額。這是北京第一家由王府改建的庭院式飯莊,在以后的30多年里,一直是北京最高檔次的飯莊之一。當時的許多國家領(lǐng)導人都在這里宴請過外賓,許多文化界名人也常在這里聚會。
20世紀末,1995年6月,四川飯店與香港中國會合作,將這座古香古色的宅邸又換名號———“北京中國會”,成為京城里最高級的私人會所之一,出入的都是商界、金融界的精英。
西舊簾子胡同在西絨線胡同南邊,東西向,與絨線胡同平行。路北29號是一所坐北朝南的大四合院,北房五間,東西廂房各三間,還有東跨院。這所院落原是天津《大公報》駐北平辦事處,1954年梅蘭芳買下了這所宅子。但他當時已住在護國寺街9號,買下此院后并未居住,只是用來存放多年積累的大量文物。1961年8月梅蘭芳在京病逝,梅夫人福芝芳悲痛欲絕,為避免觸景傷情,后搬到此宅居住。
“文革”開始后,1966年12月京劇名須生馬連良在浩劫中慘死。當時根本無法按回族傳統(tǒng)安葬。梅夫人行俠仗義,將馬連良火化后,葬于香山腳下的梅家墓地。后來她聽說馬夫人陳慧璉境遇凄慘,生活無著,又將馬夫人接到西舊簾子胡同的梅宅,與自己一起居住。她住北房西間,馬夫人住北房東間,待若上賓,一住就是6年。在“文革”那種局勢劇烈動蕩人人自危,稍有事變惟恐避之不及的黑白顛倒的日子里,梅夫人這樣做,需要怎樣的胸懷和勇氣成就這段極為感人的梨園佳話。
說起京劇界“四大名旦”幾乎無人不知,但談到京劇界還有“四大坤伶”,可能現(xiàn)在已無人知曉了。上世紀初,京劇界開始有了女演員,而且逐漸出現(xiàn)了一批深受戲迷歡迎的名角。20世紀三十年代,由天津“北洋畫報”發(fā)起,開展了“四大女伶皇后”(習稱“四大坤伶”)評選活動,各大報刊大力宣傳,戲迷們踴躍投票,一時搞得熱鬧非凡。1930年6月12日在“北洋畫報”第488期上公布了最后選舉結(jié)果,當選者為胡碧蘭、孟麗君、雪艷琴、章遏云??陀^地說,這四人都是當時京劇女演員中的佼佼者,代表了當時京劇表演較高的水平。
章遏云,原名鳳屏,字珠塵,別號珠塵館主。她1912年生,當選“四大坤伶”時年僅18歲,是四人中年齡最小的。當時她正住在西舊簾子胡同,一邊在“城南游藝園”演出,一邊拜在王瑤卿先生門下深造。她謙遜好學,博采眾長,青衣、花旦、刀馬旦皆精。
后來她又向梅蘭芳學“霸王別姬”等梅派劇目,先后與楊小樓、金少山、袁世海等合作。章遏云扮相秀麗,臺風端莊,嗓音甜潤,唱腔流暢,被譽為“女伶中的梅蘭芳”。40年代她遷居香港,1954年赴臺演出《六月雪》等程派名戲,轟動臺灣,后定居臺灣。在“大鵬劇校”任教并常登臺演出,備受贊譽。她是“四大坤伶”中唯一健在者。
接近西舊簾子胡同東口路北的9號院曾經(jīng)是北京棋院。北京棋院的主體建筑是一座舊式的兩層樓房,樓內(nèi)有辦公室、練棋室、會客室,還有宿舍、飯?zhí)玫?,雖然規(guī)模不大,倒也功能齊全。就是這座舊式樓房,當時是北京棋類運動的指導中心。在這里培養(yǎng)了一批又一批的優(yōu)秀棋手:圍棋泰斗過惕生、亞洲棋后謝思明,還有人們更為熟知的聶衛(wèi)平、謝軍、張文東、孔杰……
著名老中醫(yī)關(guān)幼波曾在胡同內(nèi)的69號開設醫(yī)館,在那里他以辨證施診的精湛醫(yī)術(shù)治愈了多少疑難雜癥,挽救了多少患者的寶貴生命。
在離胡同西口不遠的一座小院內(nèi),居住著曾為著名愛國將領(lǐng)楊虎城將軍做過十年機要秘書的米暫沉。親歷西安事變的米暫沉老先生解放后任全國政協(xié)文史資料委員會辦公室主任、副主委等職,十年內(nèi)亂中受到了江青、林彪一伙的殘酷迫害。
上世紀70至80年代,我曾多次去拜訪他。他給我講了許多楊將軍的生平、業(yè)績和軼事。老先生記憶力極強,幾十年前的事都回憶得脈絡清晰,講述得生動細致。后來,他將掌握的大量素材整理成書,寫成《楊虎城將軍》,由鄧小平同志親題書名,于1986年出版。并被譯為英文,在國內(nèi)外引起廣泛關(guān)注。
在絨線胡同南邊有一條不起眼的很短的胡同叫嘎哩胡同,這個名字很怪,若按字面,難以講通。在日本人多田貞一所著的《北京地名志》中說,“嘎哩”二字“也許是一個什么外國人的名字”,其實這判斷是錯誤的。據(jù)考,嘎哩胡同原先稱“噶禮兒胡同”,是因為康熙時的貪官噶禮的府邸在此胡同,因而得名。由噶禮兒胡同演變成嘎哩胡同,大約是清末至民初的事。
許多人是從電視劇《康熙微服私訪記》中知道貪官噶禮的,歷史上噶禮確有其人,而且也確是個無惡不作的大貪官。他曾任山西巡撫,在職期間,是個“貪婪無厭,虐吏害民,計贓數(shù)萬兩”的貪官,當時雖有百姓控告,而終因心腹人的包庇,“以無佐證獲免(罪)”。
后來,噶禮被調(diào)任江南總督,他更目無王法,顛倒是非,肆意彈劾清官,終被康熙皇帝革職。尤其令人發(fā)指的是,噶禮被革職后,竟與其弟色勒奇,兒子干都合謀毒死老母而未遂。噶禮等人的罪惡被官府得知,受到拘禁,經(jīng)過刑部的審訊,得康熙帝旨:令噶禮與其妻子共同自盡,其弟與兒子論斬,另一子干泰,發(fā)往黑龍江充軍,家產(chǎn)沒收入官。
新壁街是從絨線胡同往南的第三條東西向胡同,明代稱廠墻街,清代改稱半壁街,1965年后定名新壁街。新壁街中部路北41號是在北京頗有名氣的呂祖閣。
呂祖閣建于清初,確切的年代不可考,是供奉以呂巖為主的道教宮觀。說起呂巖,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,但提起“八仙過海”中的呂洞賓,卻是家喻戶曉了。呂巖,字洞賓,號純陽子,是唐末、五代時的道士,河中府永樂縣(今山西永濟縣)人,出身儒門,曾游歷長安,師從漢鐘離修道,主張儒、釋、道思想兼?zhèn)?,以慈悲度世為成道路徑?/p>
宋以后,與他相關(guān)的神仙故事相繼出現(xiàn),被傳為“八仙”之一,名氣越來越大。北宋宣和元年(公元1119年)封其為“妙通真人”,元代道教的主要教派全真道奉其為北五祖之一,通稱“呂祖”。
呂祖閣是北京供奉“呂祖”的最大道觀,規(guī)模頗大。在南北軸線上主體建筑依次為山門、鐘鼓樓、前殿三間、中殿三間、東西配殿各三間、后殿五間,東西配殿各五間?,F(xiàn)在除山門不存在外,其他都保存較為完整。在各殿的脊部都有精美的磚雕,有很高的藝術(shù)價值。
進西絨線胡同西口不遠,往南拐就是南北向的油坊胡同。胡同南端路東52號曾是北京唯一的雕漆工藝品生產(chǎn)企業(yè)——北京雕漆廠。
雕漆是我國獨有的傳統(tǒng)工藝,始于唐,盛于明、清,北京雕漆在明初就揚名于世,清中期達于鼎盛。后來在內(nèi)憂外患,連年戰(zhàn)禍中衰落,解放前夕已近于滅絕。建國后政府非常重視這一傳統(tǒng)工藝,將失散的老藝人組織起來,成立雕漆生產(chǎn)合作社。一邊挖掘、整理古老的技藝,一邊培養(yǎng)新人。1958年,在油坊胡同正式成立北京雕漆廠,研究、設計、生產(chǎn)雕漆工藝品。
雕漆廠北邊是北京市第二醫(yī)院,是1945年在日本人開設的私立高口醫(yī)院基礎上創(chuàng)建的,當時命名為北平市立第二醫(yī)院。建國后,1950年改為現(xiàn)名,多年來又合并了附近的多家小醫(yī)院,不斷發(fā)展,現(xiàn)在是二級甲等綜合醫(yī)院。新建的高大醫(yī)務樓仍矗立在油坊胡同南口。
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曾在第二醫(yī)院工作多年,是位優(yōu)秀的兒科醫(yī)生。現(xiàn)在許多當年的同事?;貞浧鹚康尼t(yī)術(shù)和高尚的醫(yī)德。
未英胡同南北走向,在油坊胡同以西。明朝皇帝喜歡養(yǎng)虎、養(yǎng)鷹。虎坊橋是養(yǎng)虎的地方,未英曾是喂鷹、馴鷹的地方。清朝入關(guān)后,帶來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習俗,王公貴族更是以騎馬狩獵、架鷹搏兔為樂事,喂鷹、馴鷹更興盛了,久而久之,這里被叫作喂鷹胡同。民國后按諧音改稱未英胡同。
未英胡同4號是一所三進的大四合院,解放初期常見有軍人在這里出入,原來這是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電影處和創(chuàng)作室所在地。大院的第二進院落中有一間不大的放映廳,軍事體裁的電影在這里審查,許多內(nèi)部電影也常在這里放映。賀龍、羅榮桓、肖華等將帥常來這里審查和觀看電影。
許多軍旅作家住在這里進行創(chuàng)作,宋之的、馬寒冰、杜鵬程等都曾在這里創(chuàng)作。杜鵬程在這里完成了他的名著《保衛(wèi)延安》。
這所住宅不是他購買的,而是以每月30元租賃的。張恨水曾對這所住宅有過細致的描述:“未英胡同36號,以曠達勝。前后五個大院子,最大的后院可以踢足球。中院是我的書房,三間小小的北屋子,像一只大船。面對著一個長五丈、寬三丈的院落。院里并無其他庭樹,只有二百歲高齡的老槐。
綠樹成陰時,把我的鄰居都罩在下面。住家,我實在愛北平。”看來,對在這里居住,對這段生活,張恨水是很有感情,很滿足的。張宅的斜對門,未英胡同33號,是建國初期中華體育總會所在地。
未英胡同50號是一所很大的宅院,南北長約80米,東西寬40余米,朝西開的大門外有兩個上馬石,雕刻著精美的花紋。胡同里的老住戶說,這里曾是陳圓圓的住宅。
明末,吳三貴率兵鎮(zhèn)守山海關(guān),他的紅顏知己陳圓圓被李自成掠走,他“沖冠一怒為紅顏”,竟不顧民族大義,率山海關(guān)守軍投降清軍,引清軍入關(guān)。到京后他為陳圓圓買了這處住宅。老住戶說,解放初期這所宅院還保存較好,不但有住房,還有花園,花園里有養(yǎng)魚池、假山、月亮門、亭子、綠樹成陰,花木扶疏。
建設部高級規(guī)劃師鄭孝燮及其他古建專家曾來50號調(diào)研,經(jīng)考察認為這里民國時期是商學院校址,已經(jīng)過改建,局部建筑為西洋風格。如要確認為陳圓圓故宅還要找到更多的相關(guān)資料。不論陳圓圓是否在此居住,這所精美的住宅本身都應有一定的文物價值。
從新世紀之初,西絨線胡同街區(qū)就開始拆建。前些天,我又一次來到這片街區(qū),看到拆建已基本完成。西絨線胡同北半邊沒有拆除,現(xiàn)為北京中國會的勛貝子府、三十一中學等完好地保留著。胡同已拓寬為35米,成為西長安街與宣武門西大街之間的一條城市次干線。油坊胡同拓寬為25米,成為城市支路。
西絨線胡同南邊,包括舊、新西簾子胡同、新壁街、西中胡同等全部拆除,建成了許多六層居民樓。但這些樓房不像一般新社區(qū),是一排排建的,而是由樓房圍合成組團式院落,仿佛依稀還有一些老北京四合院的影子。
在新壁街樓群中,我看到了一處很大的舊式四合院。舊院的南邊建了兩座嶄新的四合院。我很奇怪這種布局,向住戶打聽究竟。一位這里的老住戶說,保留的舊四合院是原國家主席王震將軍的舊居,新建的四合院是梅蘭芳舊居。我覺得梅蘭芳舊居的位置應該靠北很多,不應在這里。如果真是梅宅重建,我更想不通,為什么要把真的拆除,再造一座假的呢?慶幸的是呂祖閣沒有拆,還較完整地保存著,只是孤立在樓群之中,與周圍環(huán)境很不協(xié)調(diào)。